主流媒体报告:基于脑机接口的智慧医疗将科幻变为现实

发布者: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10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光电科学与技术学部人机智能协同团队(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团队自主研发的面向脑卒中患者的创新康复系统,近期持续获得国内主流权威媒体新华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的高度关注与多次深度报道,充分展现了光电学部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该新闻得到了山东省科技厅的转载。在新华网的报道中提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脑机接口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帮助不少残疾朋友又能对自己的生活说了算

 图1新华网报道团队研究成果

脑后接入线缆,就能够畅游计算机的虚拟世界;学习知识不用花费时间,可直接传输到大脑中。这是1999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片《黑客帝国》描绘的画面。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这些科幻画面正加速走向现实,大众日报对团队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记者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科技带来的魔幻魅力。在团队负责人冷建材教授的带领下,实验室长期专注于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研发,聚焦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与神经重建方向。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突破了传统康复依赖治疗师、患者主动参与度低的难题,实现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自主参与与意图识别,显著提升了康复效率和患者体验。该系统已完成多中心2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验证,在学术界与医疗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图2大众日报报道团队研究成果

 图3山东省科技厅转载报道

 脑电信号本身具有信号微弱、易受干扰、个体差异大等特点,脑机接口的研发涉及采集解码、系统稳定性与伦理安全等多个挑战。实验室在相关基础研究方面深耕十余年,不断取得突破。“帽子上配备64个脑电采集器,结合我们研发的人工智能脑电解码模型,可实时精准识别患者的运动意图,驱动下肢外骨骼设备,并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完成行走训练。”团队技术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徐舫舟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

 图4齐鲁晚报报道团队成果

成果获得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是对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光电科学与技术学部人机智能协同团队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成果的认可。相关报道显著提升了校(院)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领域的学术声誉和公众影响力,也有效展示了科技服务民生和生命健康的潜力。学部将继续支持各科研团队勇攀科技高峰,在服务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与社会民生中展现更大作为,持续提升学部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服务的能力。